寒假实践 | 投身基层

发布者:曹杰发布时间:2025-03-20浏览次数:11

寒假实践 | 投身基层 青春奉献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背景

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意识备受关注的当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成为维护生态环境、 保障群众安全的重要举措。我积极响应“投身基层服务,实干育人强作为”以及“开展返家乡实践,青春奉献助发展”的号召,深入家乡社区,围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力求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环境与安全贡献力量。



二、实践目的

(一)提升自身能力

在实践中锻炼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以及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强化居民认知

通过广泛宣传,提升家乡居民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的知晓度,使其深入理解禁放政策对环保、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遵守规定。

(三)助力社区建设

为营造安全、环保、和谐的社区环境贡献青春力量,推动家乡社区在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三、实践内容

投身基层实践  

(一)组建宣传团队

联合社区工作人员、返乡大学生以及热心居民,组建了一支15人的禁放烟花爆竹宣传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多次团队会议,明确各自分工,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确保宣传活动有序开展。

(二)制作宣传材料

收集整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政策法规、环保数据以及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安全事故的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500份、海报30 张。宣传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禁放规定,海报则通过醒目的图片和标语吸引居民眼球,增强宣传效果。社区定点宣传:在社区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学校门口设置宣传点,摆放宣传展板,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进行现场讲解。为了吸引居民驻足,我们还准备了印有禁放标语的环保购物袋、农产品等小礼品,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接受咨询100余人次。

(三)入户宣传走访

分成若干小组,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进行一对一宣传。详细了解居民对禁放政策的看法和疑问,耐心解答并普及相关知识。在走访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用亲切的方式向他们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累计走访居民200余户,确保宣传覆盖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四、实践成果


(一)个人能力提升

通过组织和参与宣传活动,我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能够更加自如地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交流。在协调团队成员、安排宣传任务的过程中,组织协调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同时,面对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学会了冷静分析、妥善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二)居民意识转变

经过一系列宣传活动,社区居民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知晓率大幅提升,从最初的部分居民不了解、不理解,转变为大多数居民能够自觉遵守禁放规定。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明显感受到他们对环保和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许多居民表示愿意积极支持禁放工作,共同守护家乡的环境和安全。


(三)社区环境改善

实践活动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禁放氛围,减少了因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降低了火灾事故发生的风险,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春节期间,社区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居民们能够在一个更加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佳节。


五、实践总结与展望

(一)实践总结:

此次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实践活动,是我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在实践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部分居民对禁放政策存在抵触情绪、宣传效果初期不明显等,但通过不断调整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切实可行的行动,就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二)展望未来:

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环保和安全工作,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会将此次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青年朋友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为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家乡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看法和疑问,耐心解答并普及相关知识。在走访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用亲切的方式向他们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累计走访居民200余户,确保宣传覆盖到社区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