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接受别人的角膜捐献现在我要努力回报社会
“厚衣服19箱,薄衣服11袋,夏装2袋,长裤7袋,还有一些鞋袜、书包,孩子们的过冬服装有希望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大二学生谢剑浩指着仓库里的物品高兴地说。这几天,他准备将募集的衣物、学习用品寄往甘肃省会宁县党岘乡砖井小学。
在“越秀”许多人都知道谢剑浩的励志故事。小时候他因为眼疾,几近失明,好心人给他捐献角膜,他得以重见光明。此后,他一直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
幼时接受他人捐献的眼角膜
谢剑浩,1994年7月出生在衢州市,7岁以前,他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是位留守儿童。
谢剑浩12岁那年,突然觉得眼部很胀,几乎睁不开眼睛。经医院检查,被诊断患有圆锥角膜性疾病,如果不做移植角膜手术,很有可能失明。
眼角膜并不是随时都有的,幸运的是,经过两个月的等待,谢剑浩等到了别人捐献的角膜,并成功进行了手术。图为谢剑浩在支教中耐心教孩子们学习
虽然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捐了角膜,但是谢剑浩无比感恩帮助过自己的这个人。也就是那时,一颗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种子在谢剑浩心里萌芽。
高中时,谢剑浩加入了校学生会参加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清扫垃圾,定期去镇上的养老院看望老人。
即使做了角膜移植手术,谢剑浩的视力仍不尽如人意,左右眼视力分别只有0.1和0.4。
到最苦的地方支教,为孩子募集冬衣
2013年,谢剑浩考入“越秀”汉语言文学专业。
今年3月,谢剑浩得知陕西省团省委注册的“筑梦”支教队正在招募志愿者,就迫不及待地填写了申请表,且成为浙江志愿者小组的负责人。
“‘筑梦’支教有三个省份可供选择,我要去最穷的。”谢剑浩主动请缨。2014年7月13日,谢剑浩等10名志愿者到达甘肃省会宁县党岘乡砖井小学,一所当地最穷的小学。
学校横卧在一个半山腰上,不通电,孩子们每天只吃两顿饭。志愿者睡在用桌子拼成的床上,25天支教时间里,他只洗了一次澡。图为谢剑浩和他的学生们
可是,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很多孩子上学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学校规定上午9点上课,每天凌晨5点多钟,就有孩子来敲门。”谢剑浩说。
前些日子,砖井小学的校长给谢剑浩发来当地下大雪、孩子们手脚冻裂的照片,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前去支教时就看到砖井小学的学生夏天也只有两套衣服,洗了穿,穿了洗,何况是冬装。他决定为孩子们募集过冬的衣物。
10月中旬,谢剑浩通过校学生会和微信、微博、QQ等平台,发起为砖井小学学生捐赠衣物的活动。他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支持,学校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间储物室,用于放置捐赠的衣物。
募物易,寄送难,要把这些衣物寄往甘肃需要2000元邮费,这让谢剑浩的眉头拧在了一块。“如果没人愿意帮助我们解决邮费,这些钱只能靠我们几个组织活动的学生志愿者凑了。”谢剑浩低着头说。此时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本文来源:越秀外国语学院官网